雅德賽思 校園日誌 20140303 夏慈憶(奇異果)老師

  通常在下午五點後,會有孩子吃家長自備小點心的時間。是為了預防較晚回家的孩子等待父母來接的時間中,肚子太餓而另外自行個別增加的點心時間。

  某一天,差不多到了下午五點多時,小班的挺鈞便主動來找我,請我幫他去廚房拿他自己帶的點心「小可頌麵包」。當時已有幾個孩子坐在廚房裡開心地吃著自己的點心。我走進廚房,回想早上是幫挺鈞把麵包放在桌上,於是我兩眼如同探照燈一般掃射桌上的每個角落,奇怪的是怎麼找也找不著。印象中,那麵包很扎實,但我卻只看到塑膠袋裡裝著一個碎掉的麵包,令我感到困惑。

  我說:「挺鈞,我早上把你的麵包放在桌上,可是現在我只看到這個麵包。」我用手指著桌上碎掉的麵包。鈞馬上回答我說:「我的麵包才沒有那麼小!我的麵包比較大!」我愈想愈奇怪,趕緊詢問在場的孩子,「剛才有沒有人看到,是誰把這個麵包弄得碎碎的?」在場的承勳、若婕、浩安及浩宇都搖搖頭說沒有看到,沒想到坐在麵包前面的A生承認了!他說:「我看到上面沒有寫名字啊!不知道是誰的就把它拿過來咬一咬,我只有咬袋子而已,沒有咬到裡面啊!」

  當下我發現自己的疏失,就是拿到麵包時沒有立即在塑膠袋寫上名字,這是我要改進的地方。因為當時我想說其他老師若不知道是誰帶的食物,應該也都會先詢問每位老師,看是誰帶來的。就算不是小孩帶來的食物,是校內的食物,其他孩子看見也會先問老師能不能吃吧?這件事提醒了我,做事情要謹慎,拿到麵包就要馬上寫名字,做事要一次到位!

  但是,A生的反應還是令我感到驚訝,我推測他是否覺得麵包袋沒有寫名字,就代表是沒有人的,所以可以吃呢?但是A生竟然只有咬外面的塑膠袋,沒有把麵包吃掉。我推想…可能他本來就知道把不知名的食物吃掉是不對的!但又禁不起誘惑,實在很想吃,所以就轉化為咬袋子來安慰自己,暫時滿足想吃的慾望。

  我便藉此事件做了機會教育,我反問這個孩子:「雖然這個麵包上面沒有寫名字,但是,這個麵包是你帶來學校的嗎?」他說:「不是!」我回答:「恩…不是你的麵包,可以拿來咬嗎?」他說:「可是我又沒有吃掉,我只有咬袋子而已呀!」他的回答,絲毫感受不到他覺得自己有錯,也看出他對他人食物的認知,是只要不吃掉食物就不算侵犯他人。

  於是我轉換以同理心的方式來引導他,「如果換成是你的麵包放在桌上,被人咬得碎碎的,你會不會不開心,會不會很難過?」沒想到他竟然回答:「不會啊!」我想他應該是沒遇過這種事所以才這麼說,我回答:「那是因為你沒碰到才這麼說,但是別人會傷心難過!本來挺鈞的麵包看起來又大又好吃,後來卻看到自己的麵包被別人弄得碎碎的,他當然會覺得傷心難過呀!」後來大班的承勳也幫忙補充,「如果我的麵包被弄得碎碎爛爛的,我也會覺得很傷心」,在旁的若婕也附和:「對啊!我的麵包如果被弄爛,我也會很難過!我覺得挺鈞好可憐喔!」那時A生感受到同儕壓力,似乎感覺自己不該如此,便改口道歉:「好嘛!挺鈞對不起,我下次不會沒經過你的同意就咬你的麵包!」鈞也願意原諒他。

  我後來用小碗盛裝那個碎掉的麵包,但是碎掉的麵包畢竟賣相變得不好,看起來變少許多。後來大班的若婕就主動跟我說:「老師,我覺得挺鈞麵包碎掉變好少,我這裡有巧克力麵包,我可以跟他分享一半」,看到若婕主動分享的行為,真的很感動,因為她除了能同理別人的心情外,也願意捨棄自己喜愛的,分享給別人,如此良善的行為,真的難能可貴。於是我也在眾人前讚揚她有愛心的行為,希望這能帶給孩子們成為一股正向的支持力量,讓孩子們效仿學習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德賽思幼兒別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