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   上午團討時間,老師透過大銀幕投影ppt先講一個故事:好餓的毛毛蟲。透過故事引起孩子的注意力,讓孩子了解毛毛蟲,為了儲存未來待在蛹裡所需的養份而不斷的吃。一直到牠不再吃了,毛毛蟲就要進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。本來好動的牠動也不動,開始要為自己建立一個窩,作繭自縛包住自己,進行完全變態,最後破繭而出,毛毛蟲化身成為美麗的蝴蝶。

     透過這一個簡單的故事分享,讓孩子知道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,短短幾分鐘的故事,道盡毛蟲的一生,有什麼東西可以像繪本故事,讓孩子這麼輕易了解一個複雜又奇妙的生命蛻變過程呢?

     了解似乎只是「認知」的知道,但孩子能不能體恤寶貴生命存在的不容易和奧妙感動?所以老師緊接著讓孩子觀察真實的毛毛蟲,真實的毛毛蟲並不像繪本書一樣,將日子過的那般快,一下子就變蝴蝶。孩子很專注的觀察飼養箱中的毛毛蟲,他們都發現毛毛蟲身上有很多毛,有很多腳。祐霆畫的毛毛蟲真的有很多毛很多腳,多到快看不見牠的身體,但是卻能看出外型。樂樂白板上畫的毛毛蟲,真的能看出毛毛蟲頭尾構造的不同。雖然無法判別孩子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畫出真實毛毛蟲的細節差別,但能畫成這樣也很了不起。

     其實毛毛蟲「走」的很快,令大家有點訝異。另外,原以為飼養箱四面較光滑,毛毛蟲應該爬不上去,但沒想到牠真的能爬耶!而且速度不受影響一樣很快!發現這些現象的孩子,一臉不可思議,原來自己發現的經驗,遠比大人不斷的告訴來的強烈而有印象!

     老師問:「學校戶外角孩子種的絲瓜,第三片葉子為什麼不見了」?孩子回答:「可能是被毛毛蟲吃掉的?」老師問:「但是我沒有看到毛毛蟲呀!」孩子回答:「可能是吃完就跑走了」老師說:「那我們下次多留意,誰把我們絲瓜的葉子偷偷吃掉了?」

     和孩子討論,如果我們要去找昆蟲,需要準備什麼工具?惟婷很快回答出:「鏟子」,其它人的答案,孩子都停頓很久,透過老師的引導,慢慢有了「放大鏡」、「網子」、「飼養箱」…..,從這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真的找蟲的經驗不太多。以前發現的經驗,都是蟲蟲「不小心」自投羅網掉到孩子面前,或是動物園昆蟲館裡現成的讓孩子觀察。現在要孩子直接找尋來觀察,所以我們接著討論以公園為例,那些地方比較容易找到蟲?孩子回答:「樹下」、「泥土」……到底是泥土上面還是泥土下面?下次等我們帶孩子實地去公園找時,再讓孩子自己來發現。

     討論完,我們便讓孩子先在幼兒園戶外角找蟲蟲。大家看來看去,似乎都只有螞蟻。翔澧跑過來要老師跟他去看,他發現螞蟻在木板區,特別介紹那一隻是螞蟻寶寶,鑽到木板下了。孩子們找到許多螞蟻,但都太小隻而抓不起來,於是有人想到可以用樹葉來誘捕螞蟻,但是小小螞蟻跟本不上當!於是我們討論如何抓螞蟻?孩子們決定拿一小塊餅乾放外面做餌,等很多螞蟻在上面時,再把整塊餅干拿起放入容器內,那我們不就不費吹灰之力抓到螞蟻了嗎?孩子果然聰明!

     【提醒】:明天我們要帶大中小班孩子到公園去抓昆蟲,家裡如果有相關抓蟲蟲的工具,及蟲蟲圖鑑,請讓孩子帶來幼兒園(請事先幫孩子貼上姓名貼),並讓孩子盡量穿長褲及運動鞋。感謝大家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雅德賽思幼兒別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